一年来,我们坚持项目为王,区域发展迎来新机遇。南天高速公路天峨县城段建成通车,天峨人民通高速的夙愿得以实现,平天、天巴高速公路建设加快推进,天峨成为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连接大湾区的关键节点城市。天峨大桥、民族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塘英大道“白改黑”等一批群众关切的重大项目投入使用,县域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0.3亿元、增长65.2%,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5.5亿元、增长14.4%。新增用地指标1480亩,推动园区供排水一体化、陆港保税物流园等集群项目顺利实施,河池·南丹工业园区产值达256.1亿元、增长20.2%。落实助企纾困措施,服务企业满产达产,有色金属、白酒产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3.3%、38.4%。...
加快推进现代设施农业,实施国家级、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及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29个,以宜州为核心区的广西桑蚕产业集群入围全国“2022年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名单”,2022年广西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宜州区召开。推进设施蔬菜、畜禽、渔业等产业规模化发展,牧原公司生猪养殖等项目全面完成,蔬菜产量(含食用菌)58.79万吨;生猪出栏21万头、肉牛出栏3.65万头、肉羊出栏5.2万只,水产品产量1.28万吨。...
一是谋划创建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获得自治区批复同意,自治区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河池市建设绿色发展先行试验区的指导意见》,这是自治区层面首次单独为河池出台且覆盖全市范围的系统性政策文件。尤其是明确“对在试验区范围内新设立的企业(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除外),自其取得第一笔主营业务收入起,免征地方分享部分企业所得税5年”,等同于享受到自贸区政策,为河池企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发展空间。二是依托以稀有、稀散、稀贵和稀土元素为主体的战略性关键金属矿产资源,谋划创建国家级战略性关键金属新材料军民融合产业试验区,争取从政策层面解...
做强做大电子信息、花岗岩石材新材料两个超百亿元产业,深入开展广西东融电子信息产业园攻坚突破三年行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9.12亿元,增长181.57%。大力推进矿产资源阶梯利用、优质优用、循环利用,花岗岩石材新材料规上企业达48家,全年产值达63.3亿元,增长9.1%。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成功培育长城机械、双文新材料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健邦生物、玉和医药、旭平首饰、长城机械、品源牧业成为科技型中小企业。...
回顾2022年,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我们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强劲。我们着眼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力度培育发展动能,新增“四上”企业46家,20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2021年度“四新”企业和重大贡献企业,获得奖补资金1076万元,2家工业企业被认定为2022年广西工业龙头企业。黄金珠宝、计算机电子类等新兴产业规上工业产值增速分别达到62.8%、16.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3%,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全年争取到各类上级补助资金共计27亿元,获得政府债券资金4.36亿元,有力缓解建设资金需求和财政支出压力。落实国家储备林建设林木、林地流转政策,与市农投集团合作,完成国储林流转收购7.78万亩,获得流转资金2.5亿元,一定程度缓解了财政支出压力。稳妥推进金融化险纾困、政府债务化解等工作,辖区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同比下降40%,财政偿还到期应付债券本息2.55亿元,财政暂付款余额相比2021年减少约1.2亿元,县城投集团、将军峰茶业集团分别获得农发行8.5亿元和5.5亿元的贷款授信,偿还历年贷款2.3亿元,县...
坚持产业融合发展“3个211”思路不动摇,持续在扩面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农业产业方面,着重扩大产业效能,建设白毫茶加工基地,带动全年干茶产量增长11.15%,产值增长10%。在发展传统桑蚕产业的基础上,开发桑叶茶、桑果酒、桑枝食用菌等蚕桑产品,全年桑蚕产业产值达3.17亿元,同比增长19.62%。持续实施“养好鸡鸭·留住爸妈”工程,投放鸡苗75.18万羽,带动全县出栏家禽323万羽,同比增长43.83%。围绕主导产业培育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家,凌云白毫茶产区获批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深入推进垦造...
实施种粮情况动态监测,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34万亩,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达25.1万亩,粮食生产成效突出,得到自治区通报表扬。持续做大做强“桑蚕、花椒、猪、牛”等特色产业,完成新种桑园3000亩,累计桑园面积达10.7万亩,饲养大蚕19.15万张、产量8981吨、产值4.6亿元;新种花椒1.2万亩、其他中草药5000亩;完成生猪出栏11万头、产值2.5亿元,肉牛出栏1.5万头、产值1.4亿元。完成“圳品”认证2个,全县“三品一标”证书有效期内产品达11个。全年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2亿元,一产同比增...
强力推进“强工业”行动,聚焦“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一手抓新型产业培育壮大,实行“一企一策”精准保障。持续强化工业投资,实施工业技改项目8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8个,实现4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铝土矿进口突破300万吨。广西信发满产达产,天桂氧化铝二期投产、三期试产,实现氧化铝产量415万吨,电解铝产量28万吨,铝工业总产值190亿元,增长20%。立劲、一洲等3个锰基新能源材料项目投产,实现锰基新能源产值56亿元,增长52.5%。推动电解金属锰行业技术...
预计全市工业投资累计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74.6%。平铝集团、铝合金精密铸件、润泰铝业入选2022广西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广西华磊新材料公司入选2022年推动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特别贡献企业。再生铝产业取得新突破,全力打响再生铝产业发展大会战,成立广西再生铝协会,建立广西再生铝产业研究院、广西再生铝数字科技公司。...
“四大主导产业”持续壮大,新型生态铝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林业、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产值分别达到500亿元、245亿元、283亿元。新增“四上”企业269家。数字经济企业营业收入增长70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新签约项目投资总额分别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32%、176%。靖西、平果分别获评2021年度广西高质量发展先进县、进步县。...
我们破难应变,加快培育主导产业和轻工业“3 3”产业链,形成轻重并举的工业发展新格局,改变了过去“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的状况。狠抓工业稳增长,加大重点工业企业监测和处级领导“一对一”服务企业力度,千方百计推动规上工业增加值由一季度负增长6.3%扭转为正增长2.7%,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02.8亿元,增长0.8%,实现逆势上扬。...
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4家,排名全区第4,获自治区通报表扬。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新增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五星级)4个、(四星级)3个。电子信息特色产业园获评“广西轻工园”,金属制造产业园获评“广西特色园区”。以广西交投玉林(北流)智慧物流园为主体的玉林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成功入选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名单,成为目前广西唯一入选基地。...
70万吨锂电项目荒山建园,从零起步,三年磨一剑,终成正果,一座世界级锂电制造城在北部湾之滨拔地而起,实现一期铜箔、三元正极等5个子项目竣工投产、二期锂盐子项目开工建设,产业链相关企业宸宇15万吨负极材料项目一期当年开工、当年量产,柳钢中金冷轧、正威光亮铜杆等项目加快推进,玉林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井喷式增长势头呼之欲出。制造业和轻工业“5 6”产业链全面起势,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速,形成多轮驱动、多业支撑的新格局,改变了我市过去“一企独大”“一业独大”的状况,再造“两个玉林工业”目标加快实现,玉林工业高质量发展其...
举全市之力推进“工业振兴”,实施产业项目150个,工业投资增长5.6%;为工业类项目供地87宗共计4927亩,面积超前三年总和,增速位居贵港第一。五个产业园区产业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20.3%,产业集群总产值增长89.2%,几近翻番。工业经济新框架基本形成,桂平市绿色家居循环产业园获认定为第四批广西轻工园,木业加工和高端家居等产业集群实现从无到有、由小变大,成为工业经济的新支柱。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4家,增长36%,增速位居贵港第一;园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占全市比重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工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单位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22.6%,工业经济顶住了冲击,展现出强大的产业韧性和发展实力。新增入库规上工业企业66家,连续两年排广西第一;新增自治区“双百双新”产业项目7个,入库数量排全市第一。全年供应工业用地56个项目共3653亩(含石卡园),创历史新高。...
聚焦项目抓投资,努力夯实经济发展“压舱石”,全年争取中央、乡村振兴和地方专项债8亿元。实施处级领导挂点机制和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全年市级以上层面重大项目188个,总投资1291.49亿元,完成投资84.29亿元,投资完成率为137.03%。亚太西奥电梯、茂盛高端智能家居产业园等51个项目实现开工建设,木梓镇石牛岭玄武岩矿山成功出让,智升木业、中桥木业等59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着力破解项目用地难题,全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1714.77亩,统筹推进征拆项目59个,完成土地征收4215.7亩,房屋征收3.3万平方米...
限额以上批发业累计完成63.8亿元,增长51.4%,增速为钦南区历年最高,高于全市批发业平均水平,获全市书面通报表扬。限额以上零售业完成28.05亿元,完成总量排名两县两区第一。新增入库限上批发、零售企业36家,是历年来新增入库最多的一年,入库总量及增速排名两县两区第一,获全市书面通报表扬。北部湾花卉公园获评2022年第二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吾悦粤港风情街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夜间特色消费聚集区。...
全年新签约20亿元以上项目2个、10亿元以上项目5个。坚持每季度开竣工一批重大项目,共开展4批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活动,项目总数170个。其中,马江河县城段水环境综合治理等130个项目开工,浦清高速等40个项目竣工,总投资达240.7亿元,开竣工项目数量和投资额度创历史新高。...
落地实施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和广西首笔跨境跨国人民币电子缴税业务。自贸区钦州港片区制度创新获全区复制推广数量持续位列广西自贸区第一。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金融创新试点业务量突破200亿元,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突破100亿元。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前进94位,首次进入全国百强。钦州综合保税区在全国综合保税区发展绩效评估中前进13位,位居全区第一。新增6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实现零的突破。...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千方百计稳投资、稳增长,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谋划实施的228个项目,已开工159个,完工77个,预计今年新增完工74个以上。精准落实上级稳经济一揽子政策,为企业增值税留抵退税6808万元,发放各类扶持资金、奖励资金和用工奖补1187.07万元,新增专项债券额度0.8亿元,拨付“桂惠贷”贴息1416.6万元,撬动金融机构贷款7.5亿元。全县gdp实现96.14亿元,增长4.6%,距离100亿元目标更近,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4%、1.9%和6.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
全年渔业产值达37.83亿元,占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84.3%,海城区深远海综合生态养殖产业示范区获评自治区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区本级规上工业产值增长30.5%,工业投资增长127.9%,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3.5%。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为201.13亿元、137.84亿元,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为7.96亿元、20.6亿元。第三产业占全市总量的50%,牢牢占据全市的龙头地位。...
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和工业振兴三年行动,坚定不移围绕“1 4”主导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奋力发展工业经济。21个重大工业项目纳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增长133%。全县工业投资完成84.4亿元,增长59.8%,其中工业技改投资排名全区县级第2。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总数达137家。大工业用电量7.0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07%,占全县用电量33.14%,同比增长3.1%。...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创新“常任组长 轮值组长”[5]等工作机制,推动64宗省县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参与自贸港建设集中开工项目2批次18宗,年度完成投资4.3亿元。获得上级资金33.58亿元、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3.8亿元。安排项目前期工作经费0.5亿元,高质量策划包装储备项目76个。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分别为61.04%和68.03%,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开设“网上招商推介会”专栏,共接到企业咨询电话3500余次。设立琼中国际投资“单一窗口”,咨询量排名全省第三。“三项清单”[6]服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