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年1月5日在漳平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漳平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毓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主动出击、迎难而上、积极应对,大抓招商、大抓产业、大抓项目,经济社会保持坚实稳定发展态势。预计2023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5.9亿元、增长1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亿元、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5%、7%。这一年,我们负重前行,战斗力更加提升。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去年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回升向好态势明显,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在增多、预期在好转,“五经普”工作进展顺利,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电信网络诈骗综合治理、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充分体现了全市上下保持战略定力和发展信心。这一年,我们奋发前行,潜在力更加强劲。我市入选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和全国重点产茶县域、中国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绿色生态旅游名城、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激励县。漳平工业园区连续四年在省级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评中进入前十名;福建龙钢项目累计投资73.3亿元,完成土建工程97.5%、钢结构安装91.3%、设备安装82.8%,基本具备投产条件;抽水蓄能电站成功签约、可研报告通过审查,基本具备核准开工要件。这一年,我们乘风前行,影响力更加彰显。中央台办、农业农村部支持指导的第一届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一项具体举措。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连续七年在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建设考评中位居第一,台农谢东庆当选全国“三农人物”,展现了我市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务实担当。我市入选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漳平一中校友郑南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位高考考生进入全省物理类前十名,市民文体中心、市中医院迁建、“菁桂源”城企普惠养老等项目基本建成,“菁和源”康养中心投入运营,“学在漳平” “养在漳平”金字招牌越擦越亮。一年来,我们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一)经济运行保持合理区间

  1.市场主体全力稳住。制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措施,促进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主体净新增7360户、增长24.9%,兑现奖补资金4亿元,发放提质增产争效专项资金贷款4.7亿元,办理留抵退税1.4亿元。金融支持力度加大,存贷款余额突破387.8亿元、增长9.9%。促进外贸平稳发展,外贸出口总额15亿元。

  2.有效投资稳步扩大。推动项目应开尽开、全力提速,中租贝雷片、菁龙铁路桥建筑智能装备等82个总投资97.3亿元项目开工,卓越水性聚氨酯、立龙装配式钢结构等69个总投资68.7亿元项目竣工,签约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74个总投资252亿元项目,策划石墨烯动力锂电池等80个总投资216.5亿元项目。

  3.消费潜力加速释放。加快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和平镇集贸市场、水仙茶区域品牌展销中心等5个项目运营。台缘山庄沉浸式文旅夜游项目运营良好,八一路夜市特色街区成为夜经济新名片,“漳显品味”商旅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展销中心投用,永福樱花茶旅景区、东湖古村落等网红打卡点美誉度提升。开展“抢年货满额加价购” “万商云聚惠漳平”等线上线下促消费活动,拉动消费1.6亿元。

  (二)产业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产业发展质态提升。全力培育龙头企业,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2家,153家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87.5亿元,红狮水泥入选省民营企业制造业100强,乔光、正盛等12家企业入选龙岩市工业名优地产品目录,建筑业引进一级资质企业1家、新增资质等级企业2家。实施商贸服务业“小升规”等专项行动,新增限上商贸业企业3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旅游产业加速复苏,接待游客445万人次、增长43.5%,旅游收入36亿元、增长60.4%,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中国最美乡村休闲旅游行线路各1条,古韵东湖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巩固提升“一乡一特色、一村一品”,七大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85亿元,漳平水仙茶、永福高山茶入选全省首批“福农优品”百品榜产品名单,“台品”永福高山茶、“大用山”水仙茶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漳平毛木耳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新增龙岩市级以上“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示范家庭农场19个、示范合作社5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绿色食品7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2万亩、产量6.2万吨,新建高标准农田2万亩,复垦撂荒地3096亩。

  2.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28个、完成投资2.2亿元,重型钢结构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2万平方米。氟新材料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二期规划建设稳步推进,公铁联运智慧仓储物流园区铁路连接线、龙钢配套路网等项目全力推进。富山产业园、登榜产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樱花茶园产业融合标准示范区创建分别通过中期评估、验收。

  3.创新动能有效激发。实施龙岩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1个、申报“揭榜挂帅”项目1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54.4亿元、增长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上云上平台”企业14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9家和龙岩市级以上知识产权优势企业3家。天守超纤、德诺林业入选省创新型企业100强,菲恩新材料、惠丰建筑入选省第八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乔光电子入选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瞪羚”创新企业,中宏新材料入选工信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行业规范企业,德诺林业入选工信部的工业和信息化质量提升典型案例、获评省级绿色工厂。

  (三)改革开放释放发展潜能

  1.发展瓶颈有力破解。代办服务“线上 线下”联动办理,告知承诺、容缺受理代办全面推行,全流程网上办理事项4657项,实现“一趟不用跑”事项5012项、占比93.8%,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办理事项362项、群众满意率100%,线上受理“一件事”套餐2381件,实行“一业一证”行业7个、涉及企业348家,推出“跨域通办”事项459项,取消政务服务证明事项主项91项、子项230项。向台商发放全国首本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书,率先选聘“台胞林长”,“小田”变“大田”改革试点在龙车村、珍坂村开展,化解涉台纠纷的“三缘融合工作法”在全国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主题研讨会上交流,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项目入选全国第三批候选项目,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和平安边界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土地文章做好做活,房屋征迁18.8万平方米、土地征收3600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300亩、闲置土地100亩,新增耕地500亩,家庭承包耕地流转7.9万亩、涉及农户2.4万户。国企改革实施方案出台,重点项目资金拼盘做实,获得各类转移支付资金19.55亿元;创新专项债工作机制,获批项目6个、总额5.8亿元。

  2.两岸融合走深走实。各级惠台政策全面落实,新增入驻台资企业10家,漳平“台湾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5亿元,集镇污水收集和处理、永福溪龙车段治理等14个项目投用,精品花卉展示园等14个项目加快建设,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入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项目,海峡两岸林业技术合作交流中心、闽台花木研究院成立,鸿鼎农场入选国家级生态农场,前来参访考察的台湾各类团体37批次。

  3.开放合作深度赋能。与广州南沙区、花都区签署合作协议72份,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67.3亿元,推动两地三区市6所学校、2家医院、14个乡镇(街道)建立合作共建关系,在南沙区、花都区设立漳平名优农特产品展销中心、消费协作专馆。与厦门、漳州各1家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与闽南师范大学、福建商学院开展合作,列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项目库项目12个、总投资162亿元,龙海区每年给予帮扶资金1200万元。

  (四)城乡面貌呈现蝶变新颜

  1.城区能级显著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17.2亿元,闽西南排水防涝、背街小巷提升改造等项目加快推进,东坑及5个乡镇垃圾填埋场整治与场地修复、福满智慧农贸市场建设基本完成,新建改造污水管道9.3公里、福道15.2公里、公园绿地10公顷。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竣工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93.7%,新建建筑绿色建材应用比例55%。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城市道路、路灯等市政基础设施精细化管护,开展“一月一主题”创城系列活动20场次,参与文明劝导服务活动7.2万人次,开展“一周一整治”联合行动220次、纠正“门前三包”不落实6700起,3个实践所、12个实践站入选龙岩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个十百”示范阵地。

  2.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乡村振兴试点村(含实绩突出村)项目完成投资7814万元。认定星级村112个,建成“五星村”6个、“三星村”7个、美丽乡村庭院171户、美丽乡村微景观88处、美丽小公园29个、美丽田园12片、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3个,永福镇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北寮村、后盂村等9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名单,东湖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圆潭村入选省级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水乡渔村”休闲渔业基地称号,梧溪村、圆潭村入选省级美丽宜居村庄培育对象。“两治一拆”整村推进20个,通过龙岩市级考核验收村12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完成投资1.5亿元、主管网铺设436公里,农村公路新改建20.5公里、输配电网升级改造投资1亿元。

  3.生态环境有效整治。生态环保攻坚项目完成投资9.9亿元,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体推进一期项目基本建成、完成投资2.5亿元,九龙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连续三年获得正向激励资金累计1.56亿元,修复河道52公里、岸堤48公里,建成安全生态水系12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万亩,城区空气优良比例达99.7%,国、省控断面综合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标准,境内六大支流综合水质保持ⅱ类水标准,城区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造林绿化2万亩,发展林下经济1000亩,入选省级养生城市及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康养基地2个、最美古树群1处、茶花种质基因库企业2家,获国家认定花卉新品种22个。

  (五)民生幸福底色更加鲜亮

  1.社会保障全面加强。民生支出23.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1.1%;10件为民办实事完成投资5.7亿元、达到预期目标。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深入开展,实施激励性产业扶贫项目110个。城镇新增就业1105人,工业园区用工11388人,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率达98.3%,基本养老金待遇继续提高,发放各类救助金5720万元。

  2.教育教学成效凸显。适龄幼儿100%就读普惠性幼儿园、71%就读公办幼儿园,居全省前列。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加快创建,中小学课后服务、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不断强化,“一校多区”、农村薄弱初中委托、集团化办学、封闭(半封闭)管理、农村小学“小片区”管理改革效应显现。小学质量监测水平居龙岩市前列,中考“五率”连续七年位居龙岩市第二,高考持续取得优异成绩,职业教育突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多元育人。

  3.康养服务持续强化。市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永福、新桥等区域医疗分中心加快建设,平急两用传染病集中医学观察点基本建成,菁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国家推荐标准验收。“一老一小一残”服务保障水平提高,新增普惠托位450个、新建长者食堂12个,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75.7%,儿童免费疫苗接种率达99%,心血管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项目入选全国先进点,富山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未成年救助保护中心投用。

  4.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开展文化下乡活动140余场次,福建樱花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丰富多彩,东湖写生基地写生暨全省高校美术院(系)负责人联席会、王景弘学术研讨会及文学采风等活动成功举办,运动员取得全国赛2项比赛第1名,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各1人,歌曲《光芒》获省第十届百花文艺奖一等奖,宣传片《王景弘下西洋》在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展播,奇和洞遗址保护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5.社会环境安定有序。持续、集中、精准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经验被国务院联席办推广。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开展,信访形势持续平稳向好,梧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防灾减灾救灾等工作不断强化,乡村应急管理体系“163”提升计划深入实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有序推进。民族宗教、档案管理、社会科学、红十字、退役军人事务、国防动员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六)政府作风效能不断提升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下功夫见实效,政府治理体系日益健全。深入开展“三争”行动,政府工作质效不断提升,市住建局被评为全省住建系统先进集体,西园镇龙钢项目征地拆迁青年突击队入选全国优秀青年突击队案例,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受理群众诉求1.3万件、满意率98.8%。严格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大幅压减。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02件、政协提案134件,满意率均为100%。审计、统计等工作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界人士,向对口支援单位、对口合作城市、对口帮扶城市,向驻漳单位、驻漳部队和武警官兵,向所有在漳平的投资者和建设者,向所有关心支持漳平发展的台港澳同胞、海内外乡亲,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挑战,主要是: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些要素、配套瓶颈未有效解决,部分行业和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较困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快,产业项目滚动接续不足,现代服务业发展质效不高;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存在不少短板;财政收支处于紧平衡状态,基层“三保”压力大;少数干部担当意识、服务能力跟不上发展要求。对此,我们将直面挑战、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解决。

  二、2024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识变之智、应变之方、求变之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全力推动经济运行好转、内生动力增强、社会预期改善、风险隐患化解,不断深化两岸融合、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发展,持续打造闽西南开放包容的活力城市,在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展现担当作为。

  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外贸出口总额增长3%;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7.2%,力争在实际工作中取得更好成绩。为实现以上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聚力产业发展,持续塑造区域竞争新优势。产业是漳平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漳平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和核心。我们将坚持构建“3 n”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1.提升工业产业区域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力促产业链往精深加工、价值链向两端延伸,力争钢铁机械制造产业产值26.7亿元以上、建材产业产值32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产值29.6亿元以上、轻纺产业产值35.6亿元以上、能源产业产值21.6亿元以上。支持企业培大育强,完善规上企业库培育,力争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以上。着力工业重点项目攻坚,实施技改项目6个、总投资100.7亿元,力促福建龙钢项目早投产、抽水蓄能电站早开工。深化工业园区“一区四园”管理模式,推进园区标准化建设,力争园区规上工业企业产值200亿元以上。抓好钢铁产业园、氟新材料产业园、先进装备制造加工产业园等园区规划建设,推进福建龙钢配套路网、公铁联运智慧仓储物流园区铁路连接线、新材料产业园文体活动中心等项目建设。坚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力促中建远南集团等建筑企业落地,力争建筑业产值74.7亿元以上。

  2.力促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引进和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智能化的物流企业,争取企业将异地出口业务回流漳平出口。实施“小升规” “个转企”攻坚行动,推进数字贸易产业园建设,鼓励制造业龙头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和花卉、茶叶、食用菌等优势产业企业向贸易经营转型,运营好“漳显品味”商旅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景弘贸易公司,促进商贸流通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力争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6家以上、限上商贸业企业20家以上。加强优质旅游供给推介,举办各具特色的文旅活动,推进全域旅游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印象九龙江”旅游、“永福欢乐小镇”等项目,推动永福樱花茶旅景区创建国家4a级景区、圆潭村创建国家3a级景区,支持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小镇、金牌旅游村,培育新民宿、精品酒店等新业态。做好南学堂片区康养产业项目前期工作,运营好“菁和源”康养中心、“菁桂源”城企普惠养老项目。

  3.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坚持以“区域公用品牌 地标农产品 企业产品品牌”模式,加快七大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争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户外木竹制品产业示范园建设,支持具备条件的乡镇争创全国农业产业强镇,力争培育龙岩市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一村一品”示范村7个。开展“三品一标”认证,鼓励支持种业创新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促进一产“接二连三”发展,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数字农业、休闲农业等业态,扶持一批生态农场、田园综合体、农特产品展销体验中心等项目建设。

  4.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深化产学研合作,力促跨企业、跨行业联合技术攻关,打造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推动一批科创成果落地生金。实施科技创新计划,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以上、科技“小巨人”企业3家以上。鼓励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升级关键设备,推进“5g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争取“上云上平台”企业12家以上。加大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力度。打造高品质人才生态系统,健全科技特派员制度,培养工匠型人才,引进产业紧缺人才和教育、医疗等领域高层次人才。

  (二)聚力项目带动,持续蓄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今天的项目建设力度,就是明天的发展速度。我们将坚持落实重点工作(项目)“434”推进机制,以久久为功的韧劲狠抓项目。

  1.做实做细谋项目。紧密衔接上级政策规划,精准谋划、包装储备一批优质项目,抓好县道灾毁修复等91个项目的包装申报,力促老旧小区及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二期等156个项目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库,力争上级转移支付资金20亿元以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1亿元以上、一般债券资金1.4亿元以上。抢抓中央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重大机遇,积极与国家部委、省直部门、央企省企对接,使更多重大事项和工作试点落地漳平。

  2.提速提效建项目。总结项目建设经验做法,完善定期会商、跟踪督办等工作机制,开展“项目拉练”,力争29个省、龙岩市重点项目和112个市本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0亿元以上,力促微联电子光固化材料与光刻胶等50个项目开工、诚匠轻量型智能化起重机等42个项目投用,抓好“一站式”现代物流综合体、闽西南陆路物流集散中心、赤水至西园生态皮带长廊、二十四溪水库、横坑水库、浙溪水库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3.选优选强引项目。深化大招商招好商行动,坚持领导带头招、顾问发力招和全员一起招,发挥招商队伍、招商政策、招商地图等举措作用,聚焦主导产业开展“链长制”“第三方”及三支区域队伍招商。建立招商项目落地评价机制,力争新签约产业项目60个以上、总投资120亿元以上、开工率50%以上,其中超5亿元项目8个以上。

  4.合力合为促项目。优化包括“前置服务”在内的服务项目方式、内涵,统筹调度土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力促降低项目建设要素成本。统筹推进补充耕地,确保市域内耕地占补平衡。搭建便捷的劳动者和企业对接平台,全力保障企业用工。强化发展资金保障,力争各项融资和土地收益1亿元以上。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力争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长12%以上。

  (三)聚力城乡建设,持续凸显宜居漳平新魅力。城乡一体发展,是拓展发展空间的强大动力。我们将坚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1.加快精致城区建设。坚定“大城关”战略,突出“产城人”融合,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抓好南学堂新区建设、老城区更新、城北片区提质,力促西园新区崛起,让城区更具风韵、更加别致。抓好污水及排水管网等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停车场、信号灯、无障碍设施、公厕等市政建设。推进菁城市场及其周边地块整治提升,实施5个小区提升改造,支持老旧小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提振房地产市场预期,开发精品楼盘以及低密度、立体生态住宅,挖掘住房消费潜力。丰富城区夜间经济业态,打造城区文旅消费聚集地。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化,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延伸“智慧城管”应用触角,开展市容市貌、油烟污染、道路扬尘等专项整治,重拳铁腕整治“两违”行为,争创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乡镇生活污水提升试点县。

  2.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好“156”乡村建设工作机制。以创新集镇建管为切入点,以提升集镇功能为出发点,以壮大集镇产业为支撑点,打造2个以上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的新时代集镇。强化村庄规划管理和风貌管控,抓好乡村振兴“一县一片区”、示范镇(村)、示范线建设。深化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巩固提升5个城郊型乡村振兴典范村,打造一批充满乡风野趣、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建筑保护利用,支持革命基点村、少数民族村和库区移民村发展。深入开展“两治一拆”、村庄清洁等专项行动,抓好20个村整治,创建省级集镇环境整治样板工程。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生活污水收集与处理等项目建设,完善乡村物流、通信等基础设施,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推动农村建房审批监管规范化,让农村建房各环节规范、高效运转。开展“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发挥乡村振兴特派员作用,培育一批土专家、农创客、田秀才等“新农人”,引导乡贤回乡建设。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倡导乡村文明新风。

  3.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加强生态环境治理,让漳平的天更蓝、山更绿、阳光更灿烂,让漳平的九龙江水清岸美、鱼跃鹭翔、人水和谐。开展环境问题整治回头看,确保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打好蓝天保卫战,力争城区空气质量处于全省58个县级城市中上水平。深化河(湖)长制,推进九龙江防洪提升、中型灌区、中小河流域治理等项目建设,力争水土流失治理2.6万亩以上。抓好城镇雨污分流改造、入河排污口整治、养殖业污染治理等重点任务,加快工业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确保水质优良比例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加强湿地保护和土壤污染防治,提升固废、危废处置能力。开展土地整治工作,新增耕地650亩以上。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力争植树造林1.8万亩以上。塑造绿色休闲空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海峡两岸现代林业融合发展基地,支持争创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小镇、森林康养基地。发展绿色金融,探索林业碳汇交易,引导金融机构开发“福林贷” “邮林贷”等转型产品。

  (四)聚力改革开放,持续构建内外联动新格局。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我们将坚持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气魄,以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推进高质量发展。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用好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实行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政务服务,拓展“一件事一次办”事项范围以及数字化营商环境应用场景,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擦亮“我来跑”代办服务品牌,力争更多营商环境监测指标进入省、龙岩市标杆行列。推进国企改革,高效运作投融资平台。完善“千名干部挂千企” “驻企特派员” “政银企对接”等机制,常态化梳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常态长效开展低效工业用地认定和处置,健全土地要素与市场价格挂钩动态调整机制,引导企业建设多层厂房、租用厂房,力争规上工业亩均产值和亩均税收分别提高10%、20%以上。创新乡村运营机制,探索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效盘活农村闲置集体资产,完成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

  2.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主动融入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创建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先行基地,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龙岩样板。推进海峡两岸南岛语族考古教学实习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海峡两岸青少年研学基地、闽台茶墨文创园、闽台竹博园等项目招引力度,抓好海峡两岸融合发展交流中心、上林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示范区等漳平“台湾特色小镇”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永福高山茶”品牌效应,加快“一企一特色,茶园变庄园”建设,发展“茶园 民宿、研学”文旅融合新业态。深化对台文化、经贸、人才等领域交流合作,争取承办更多的全国、全省两岸交流活动。推动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建设,探索两岸乡村治理新模式,促进两岸乡村在文化品牌塑造、自治管理上交融并进。

  3.深化对外开放合作。抢抓“一带一路”建设、rcep全面生效等机遇,推动实际利用外资稳步增长,加快培育外贸新动能,不断释放外贸经营主体活力,着力构建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拓展与广州南沙区、花都区对口合作,探索“双向飞地” “共建园区”等模式,推动交往更加深入、合作更加具体、产业承接更加精准、签约项目更快落地、产品更多纳入广州重点企业供应链体系,打造“老区 湾区” “老区 特区”合作样板。加快融入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建设,拓展与厦门集美区、漳州龙海区的对口帮扶。加强内外通道建设,推进龙岩至平潭高速公路(龙岩段)项目前期工作,力促国道235线厚福至溪仔口段公路、遂林产业园龙钢交通基础设施等重点交通项目取得新进展。

  (五)聚力共同富裕,持续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我们将坚持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更有温度。

  1.坚决办好民生实事。坚持按照总体受益、群众满意、量力而行、当年办结以及连贯性原则,继续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重点抓好涉及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公共安全等民生领域10件为民办实事,把有限的财力和资源优先用在改善民生上。

  2.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开展“教育强市”创建,确保如期获评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和教育评价机制,推进教育项目规划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以及农村小学“小片区”、初中学校管理改革,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抓好老年教育,办好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特殊教育,支持关工委开展关心下一代工作,推动青年友好县域建设。

  3.倾力打造健康漳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提升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完善妇幼健康、职业健康、老年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等领域短板,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提升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能力。加强老年、重症等重点学科建设,确保传染病集中医学观察点、市中医院迁建等项目投用。发展中医药事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生育友好城市建设,支持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4.推进文体事业发展。研发水仙茶、木竹工艺等特色文创产品,拓展农民画、漆画、汉剧等文化内涵外延,推进奇和洞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加强王景弘文化开发利用,运营好市民文体中心。探索设立文化保护基金,编辑乡土文化教材,讲好漳平文化故事。完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全面发展。

  5.始终兜牢民生底线。提升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质效,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就业促进机制,优化项目制培训,抓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900人以上。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完善“一老一小一残”养护体系,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提升社会救助、慈善公益等服务水平。

  (六)聚力风险防范,持续筑牢安全发展新屏障。安全连着经济、连着民心,保安全就是保发展、保民生。我们将坚持在维护安全稳定上体现更大担当,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1.防范经济风险隐患。坚持依法普查、科学普查、为民普查,高质高效推进“五经普”工作。分层分类健全风险防范体系,重点抓好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处置。关注企业“两链”风险,用好企业应急保障金。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推进龙钢安置房、百惠小区公租房等项目建设,落实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要求。严格政府债务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2.切实筑牢安全防线。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和撂荒地复垦种粮,建设粮食产能区增产增效示范片3个以上、优质稻新品种示范片6个以上、高标准农田1.9万亩以上。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深化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强化房屋结构、道路安全、高层建筑消防等重点领域整治。落实“四个最严”和“两个责任”包保要求,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3.优化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平安漳平” “法治漳平”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打电信网络诈骗以及“盗抢骗” “黄赌毒”等违法犯罪活动。推广“网格 ”模式,强化网格员队伍培训,夯实基层治理平台。完善应急救援和防灾救灾减灾、矛盾纠纷调处闭环机制。深化军民融合,创建新一届全国双拥模范城。

  三、加强自身建设,深入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将坚持顺应时代发展新趋势和人民群众新期待,让争优争先争效、勤政廉政善政在政府系统蔚然成风。

  (一)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责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全面对标对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龙岩市委市政府及市委工作要求,切实采取有效的方法路径和工作举措,确保党的全面领导、系统、整体落实到政府工作各领域各方面。

  (二)把法治建设推向纵深。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实施“八五”普法,纵深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高质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深化政务公开、诚信建设,严格规范政府公职人员行为,确保行政权力在法治框架下运行。

  (三)把作风建设抓紧抓实。推进新时代机关效能建设,践行“四下基层”制度,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等优良作风,向“股长做派”“官僚主义”等现象亮剑,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凝聚起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健全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工作专班推动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加强清单、目标、流程、绩效管理,形成抓落实的完整闭环。

  (四)把廉政建设贯穿始终。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堤坝,重点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抓好巡视巡察和审计监督反馈问题整改,巩固发展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各位代表,发展才是硬道理,奋斗方显真本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勇毅前行,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漳平新实践,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而团结奋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星力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1127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