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全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招双引”成效显著,高质量发展步伐更加坚实,全区经济运行保持稳步向好发展态势。

  一、综合经济

  2022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557.7亿元,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亿元,增长0.4%;第二产业增加值302.26亿元,增长5.1%,其中工业增加值263.21亿元,增长5.1%,占全部二产增加值的87.1%;第三产业增加值251.97亿元,增长2.6%。三次产业结构为0.62:54.20:45.1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8亿元,同比增长8.7%。

  二、农 业

  2022年,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亿元。谷物播种面积4801公顷,谷物产量26990吨;蔬菜播种面积1063.1公顷,蔬菜产量31045吨。肉类总产量422吨,其中:生猪出栏4603头,比上年减少2632头;猪肉产量290吨,比上年下降36.5%。水产品产量6293吨,渔业产值2.3亿元。

  三、工业和建筑业

  规模工业。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新兴产业支撑明显。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5.8%,占总产值的比重达73.2%,比去年同期增长12.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3.4%,占全区总量的93.4%,比去年同期增长8.0个百分点。企业规模不断壮大。2022年,全区产值过亿元企业63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32.3%,产值占全区总量的95%,增长27.8%,高于全区平均水平15.5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总量的贡献率达到188.8%,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3.2个百分点。

  建筑业。2022年,全区建筑业总产值73.56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60.7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占全部产值的82.6%,比去年同期下降0.1个百分点;建筑装饰装修产值为2.6亿元,比上年持平;其他建筑产值7.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6.9%。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其中:建筑安装投资增长7.5%。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2年全区在建项目339个,10亿元以上项目55个。新开工项目196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4个。

  五、内外贸易

  2022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8.50亿元,增长0.8%,其中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实现零售额209.20亿元,增长10.6%。限上批零业实现零售额204.50亿元,增长10.8%,占限上零售额比重为97.9%。限上住餐业实现零售额4.72亿元,增长11.9%。

  进出口。2022年,全区进出口总额5288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进口额9812万美元,比上年下降7.4%;出口额4306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9%。

  六、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高标准实施江南春城二期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大茆立交、峨山路东延全线贯通,珩琅山路开工建设,萃文路、仓津c地块规划支路等加速推进,10.6公里农村道路完成改造提升,利民路公交首末站建成使用。高效完成“两高一轨”沿线环境整治,全年新增提升绿化面积88.12万平方米,建成乌霞山路等9条花景大道和塘溪游园等5处口袋公园,使更多居民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拥江发展迈入新阶段,西湾园区“两横两纵”[11]路网全面建成,新开工建设纬一路西延、纬二路东延两条道路,4个工业地块和1个住宅地块完成净地交付。

  城市管理。深入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用绣花功夫抓好城市管理。完成市民驿站、听雨轩两座第三代“五星级”城市驿站改造建设,让更多城市工作者有了温馨的歇脚地。在全市率先成立物业整治工作专班,投入1.2亿元深入推进住宅物业整治提升专项行动。文明新风蔚然成风,“最干净城市”深入人心。顺利通过文明创建国考、省考验收,积极开展最干净城市创建,完成禹王宫路、道台衙路、三潭路等背街巷整治提升,依法拆除住宅小区违法建设1124处。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弋’起来当一天志愿者”“文明集市”等具有弋江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七、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2022年,区境内共拥有区属小学14所、中学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市直属中小学4所( 3所高中)。中小学在校学生人数30851人,其中小学23755人,中学7096人。全区中小学教职工1842人,其中小学 1287人,中学55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

  科技。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4家,总数达270家;新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56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03.9件。平台集聚效应更彰显。全年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家,省级创新平台12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总数达105家。全年新增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家,全区现有市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22家,在孵企业636家,孵化总面积超17.8万平方米。资城孵化器、智擎众创空间获批国家级,科技产业园服务配套加速完善,智能电子产业园加快推进,上元中江科创园主体基本建成。

  八、文化和卫生

  文化体育。成功举办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推进12个美丽宜居村庄建设,省级美丽乡村代村初展风采,“三湖一坝”[8]生态湿地成为群众近悦远来的“网红打卡地”。氤氲书香气、提升运动感,加快“15分钟阅读圈”“15分钟健身圈”布局。新建马塘书院等4处城市书房和元山书苑等6处城市书吧,迁址新建白马街道、中南街道综合文化站。区体育场、区全民健身中心、区游泳馆、社会足球场继续实行低免收费或限时免费开放,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7.3万平方米。

  卫生。1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完成标准化建设;弋江区成功获批全市首个“国家级健康促进区”。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加快推进芜湖市眼科医院新院区选址和澛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补齐医疗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医联体建设内涵,深入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创建,规范村卫生室管理;织密困难群众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网,推进医保扁平化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高质量医保经办服务。

  九、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2022年,全区常住人口43.8万人。共出生1527人,其中:男孩819人,女孩708人。人口出生率6.05‰。

  居民生活。全年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53881元,比上年增长5.8%。

  就业和社会保障。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8%。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发放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4.9万人次,发放资金3854万元;全年投入3.24亿元财政资金改善民生。启动建成运营51个老年助餐点,累计服务老人超15万人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550个;完成培训家政服务人员3500人次;居民医保参保12.9万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tjgongbao/huadong/69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