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发展。多途径扩大学位供给,通过新建、改扩建增加中小学学位5560个、学前学位3150个。不断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加快推动集团化办学,教育集团增至42个,全区中小学生实现全部在集团校或优质学校、特色学校就读,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持续深化“双减”工作,以项目制防范治理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面向中小学生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更加规范。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成长中的教育家”工程,教师交流比例达75%。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完善。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定制化心理服务惠及更多师生。

  健康海淀建设深入推进。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发展,入选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全面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健全国家卫生区建设长效机制,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区复审。深化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深入落实健康北京行动,扎实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获评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启动新一轮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持续优化分级诊疗服务,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3个,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畅通13家医联体三级医院预约转诊渠道;启动建设智慧卫生“一中心、多平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区属医院数据互联互通基本实现;院前急救工作站增至50个,平均反应时间降至11分钟左右,储备院前急救应急车组144个;持续加强传染病监测预警,统筹提升儿科服务能力,有效应对秋冬季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高峰。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购药的可及性和便利性,推动家庭医生与社区“两委一站”对接,为签约居民提供上门服务7.7万人次、转诊27.3万人次;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分别增至356家、158家。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建设基层名中医工作室6个、“中医阁”20个。强化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不断巩固拓展。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新增室外健身活动场地17处、全民健身器材388件,更新全民健身器材1856件。

  文化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成功创建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顺利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全面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清华园车站旧址完成修缮并对外开放,“进京赶考之路”(北京段)全貌完整呈现,成为红色文化新地标;流失海外百年的西洋楼7根石柱回归圆明园博物馆。高标准推进文化建设,新建公共文化设施11个,社会化合作运营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达49个;推出系列文化惠民活动,举办“海之春”新春文化季、中关村舞剧节、中关村音乐季等各类公共文化活动12886场,受众2746万人次;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营业收入预计1.2万亿元,增长17%,全市占比56%;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首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至59家,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新增9家,推出“文艺思政课”等创新品牌。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区。

  (四)深化拓展,改革开放更加深入

  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政府职能深刻转变,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健全投融资服务体系,在全市首创政府项目投融资批量对接模式,意向融资879.9亿元,已落地53.4亿元;持续开展财金协同助企专项行动,支持2074家中小微企业借贷118.8亿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市率先将“证照联办”改革拓展至“个转企”领域,率先实现跨区迁入场景“证照联办”,率先完成企业住所标准化登记改革。加快数字政务建设,“一业一证”“一件事一次办”改革成效显著,落地区块链政务服务应用场景累计820个,政务服务大模型应用场景建设稳步推进。强化市场监管服务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获评首批全国网络市场监管与服务示范区、第四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区市场监管局入选全国市场监管数字化试验区(北京)建设示范区创建单位;“6 4”一体化综合监管改革形成典型案例。持续优化企业服务,充分发挥“服务包”工作机制作用,办结企业诉求4068项,办结率99.4%。新设企业3.5万户,辖区现有企业26.3万户。

  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全面实施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区级配套措施,关键核心技术“揭榜挂帅”专项支持项目82个,投入资金3.4亿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453亿元,惠及企业1.3万户;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完成人才贷、认股权贷、并购贷251笔,涉资金20.1亿元;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和居留许可“两证联办”785人次。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区属国企进一步聚焦主责主业,内控体系更加完善;实施“企地区管”,推动区属国企土地房产资源有力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谋划区级机构改革,统筹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深化街镇体制改革成果。持续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深入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出台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行动方案及其配套政策;深化“村地区管”,集体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强化街道联社企业及其所属土地房产管理。落实政府“过紧日子”长效机制,一般性支出压减12亿元,财政运行状况和效能总指数居全市之首。

  “两区”建设步伐提速。新增入库项目830个,投资额1293亿元。中关村综合保税区获批设立,封关验收所涉主要设施建筑主体完工,编制完成“信息化围网”建设方案,拟入区项目已达60个。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数字智能、科技服务和未来产业培育驶入快车道。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研提政策措施161项。形成制度创新案例累计65个。持续优化外资外贸发展环境,成功举办国际投资推介会、海淀—中东投融资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服贸会、进博会、美国消费电子展等各类展会,积极推动企业对接优质国际资本;实施外贸企业出国考察和国际物流专项助企纾困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新设外商投资企业349家,实际利用外资预计65.3亿美元,保持全市第一;出口额预计1310亿元,全市占比21.9%。2023中关村论坛成功举办,论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星力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96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