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3日在杭州市余杭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代区长 王牮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1年主要工作和成效

  2021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之年,也是余杭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党委、政府和区委的决策部署,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紧紧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创建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为总牵引,统筹推进调区划、抓发展、优环境、惠民生、战疫情、保安全等各项工作,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向建党百年献礼。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02.2亿元、增长7.5%;完成财政总收入745.3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75.69亿元,分别增长15.23%、14.0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7184元、48705元,增长9.2%、10.4%。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位居省市前列。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入选“2021中国县域综合实力百强榜”,位列全国第五、全省第一。

  (一)区划调整平稳有序,开启了接续奋斗的新征程

  划转拆分规范。在区委统一部署下,统筹有序推进各项调整工作。建立余杭、临平两区联席会议机制,完成财权事权、国有资产划分和债务划转,优化整合3家区直属国有公司,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67家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搬迁和近3000名干部划转到岗。落实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公共卫生中心、市民之家等迁建过渡,有序拆分综合办公平台等34个主要信息化系统,建成启用3个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分中心,完成行政区域界线勘定、档案移交等工作。

  衔接过渡平稳。保持政策延续和审批服务衔接,兑付惠企资金43.9亿元,1426个事项实现“两区通办”,加强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平台企业服务中心“一站式”建设,实现政务服务标准不降、质效不减。厘清跨区项目管理体系,有序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和水电气等公用事业移交衔接。树牢“大安全”理念,持续推进建设施工、道路运输、危化品、消防等九大领域“遏事故”攻坚,确保区划调整期间安全平稳。

  运转履职高效。对照省市赋予余杭的新定位,编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等43个专项规划编制,促进行政区与功能区深度融合。制定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先行区实施方案,召开全区创新发展大会和数字化改革攻坚、靓城行动、教育奋进、西部富美等“五大计划”动员推进会,推动各项工作实起来、跑起来、快起来,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

  (二)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塑造了区域竞争的新优势

  创新载体提档升级。建成投用之江实验室一期、中国美院良渚校区、浙大校友企业总部经济园一期等产学研平台,加快推进浙大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室装置、中法航空大学等项目,签约落户浙江脑机交叉研究院。人工智能小镇成功创建省级特色小镇,梦想小镇输出模式入选全省首批长三角一体化“最佳实践”案例。钱江经济开发区被评为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杭州师范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实现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零”的突破。(下转第3版) (紧接第1版)迭代升级大孵化器战略,新增孵化载体32个、物理空间158.83万平方米,新增省级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15家。新增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家、市级以上企业创新联合体10家。

  创新生态日趋成熟。创设招才局,发布“未来之星”百千万人才引培计划,成立国际青年科创联盟,挂牌全省首家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落户省港澳青年人才服务中心,新引进顶尖人才20名、领军人才310名,入选省“鲲鹏行动”计划5名,海外高层次人才总量达到4955名,人才总量突破31万,人才总量、增量持续领跑全省。新增省市领军团队4个、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4家。扩大校地合作“朋友圈”,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18所重点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成功举办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大会、世界生命科技大会等品牌活动50场。优化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落户国家级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发行全省首单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3家企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之江、良渚、湖畔实验室等单位获省科学技术奖15项,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登上《自然》杂志封面,神威量子模拟器获“戈登贝尔奖”,夺得全省首批“科技创新鼎”。深入实施“凤凰行动”,新增上市企业7家,累计22家。启动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07家,位列全省第一;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292家。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6家、单项冠军产品企业1家。强化品牌建设,新增“浙江制造”品牌企业10家,发布浙江制造标准6项,授权专利15481件,申请pct国际专利187件。

  (三)产业质效持续提升,壮大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数字经济持续领跑,推进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实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1605.7亿元。未来科技城创建省首批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区,蝉联服务业发展综合评价全省第一。生物医药产业蓬勃发展,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增长70.5%,健康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3.8%。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启动未来产业先导区(人工智能)建设,“余杭人工智能产业群”入选第一批省级“新星”产业群培育名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8.44亿元、增长16.7%,新增省、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6家。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星力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dong/4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