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满足多元化需求为核心推动服务业增速扩量。围绕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金融、检验检测、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教育培训、医养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多样化延伸。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0家,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畅通城乡网销渠道。依托智慧物流园,构建全县物流供应链大脑,打造服务全县、承接全市、辐射全省的智慧物流管理平台,降低全县物流成本。大力发展全域大文旅,加快推进与省文旅集团合作,打造国内知名李时珍中医药康养及楚陶文化旅游目的地。引进屏风寨旅游开发项目,谋划推进李时珍纪念馆、赤龙湖、蕲州古城、独山李时珍森林公园联创5a级景区。加快建设李时珍大健康产业园、蕲艾产业示范园等工业旅游项目,支持李时珍医药集团创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区。依托云丹山、雾云山、棠树岭、牛皮寨、李山等康养基地,打造蕲北森林康养示范带。以株林绿唐线为主体,打造具有通达、游憩、体验、文化、教育、运动等复合功能的多彩旅游精品线路,完善快进、慢游、畅出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各类田园综合体为主要载体,大力发展体验式农文旅融合新业态,建设一批农文旅融合特色片区。支持株林镇创建湖北旅游名镇、管窑柿外陶园创建3a级景区。

  (三)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增强高质量发展承载力。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提升县城品质,促进人口集聚,推动城市集中高质量发展。

  提升规建科学度。进一步统筹县城与县域、县城内部区域功能定位,根据功能划分若干片区,合理布局工业、商业、住宅、文化等功能区。建设“窄马路、密路网、小街区”,着力解决城市建设“摊大饼”、产业布局“松散乱”等问题。加快推进南阳一路、纬九路延伸线项目,完善漕河四路延伸线市政设施配套,优化老城区右转车道,疏通城区交通堵点。推动老城区慢车道改造升级,积极开展城区交通秩序综合整治,严格静态停车管理,加大城区停车场、停车位供给,新增公共停车位不低于1000个。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改造完成10条县乡道,新改建农村公路200公里,改建危桥55座。

  提升宜居舒适度。集中“提靓”背街小巷,持续推进“消坎”行动。改造齐昌大道、漕河四路片区易涝点。强化雷溪河流域综合治理,消除濒湖公园、思源学校、首府壹号等黑臭水体。加强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管控,实施城市增绿提质行动,开展“山边水岸”公共空间治理,新建口袋公园5个,建设城市绿道1条、城市会客厅2处。改造城区供水供气管网,完成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谋划老城区雨污分流和十里河独山段污水管网补短板项目,确保污水收集率超过40%。实施“四区联动”城市更新,加快老旧小区片区化改造,打造康养型新建社区、高桥路文化创意特色街区。

  提升管理精细度。开展城市风貌美化提升、城市绿化提升、拆违治乱三大行动,推进市容环境“十乱”整治,谋划建设2个专业市场和一批流动经营集中疏导点。持续治理乱停乱放、侵占公共空间等行为,加强大型货车超载超限、抛洒滴漏等行为管理。推进住房制度和城市运营体制改革,整合经营城市公共资源,积极推动国有物业打造全县“大物业”管理平台,着力解决“三无小区”失管问题。加快构建“上下-快慢-蓝绿”系统,探索规建管一体化机制,建立“一委一办一平台”系统治理体系,建成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和“全城一个停车场”智慧停车系统,推进城市运行“一网通管”。

  提升人口吸附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明确片区发展目标、产业定位、更新方式、经济指标和实施计划,彰显自然、产业和文化特色,满足不同群体生产生活需求,引导人口到县城安家落户。加快还建安置,完成梅家塘、桂花园、雷溪河还建房交付,加快八斗地二期还建房建设。探索推行房票安置制度。积极出台支持生育等综合性民生政策,优化住房、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配置,增加服务供给,实现进城农民和返乡人员安居乐业。在城区主干道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植入李时珍及蕲艾等文化元素,新建微景观绿地50处,凸显城市主题风貌,努力塑造“蕲阳印象”。

  (四)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乡村振兴,增强高质量发展驱动力。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生态美、产业强、百姓富。

  巩固脱贫成果。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加大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的精准帮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坚持集中排查与常态化预警相结合,做实信息预警、数据比对,推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与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相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做好国家和省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验收工作。

  建设和美乡村。以小流域为单元,扎实开展山水林田湖草路村庄系统治理,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标“扫干净、码整齐、拆通透、补短板、创示范”要求,打造美丽乡村。以共享“蕲水”一根纽带,围绕“红色旅游线路、沿江一级公路和蕲北山区”三条线路,建设“蓝”色美丽乡村、“红”色休闲观光、“绿”色森林康养示范区。谋划投入中央衔接资金300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2亿元,着力打造株林镇、横车镇、刘河镇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加快株林河小流域试点建设,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稳步扩面。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污水处理和厕所革命等村容村貌大整治,确保全县垃圾分类行政村占比达50%,完成农村户厕建改5000户、农村无害化厕所覆盖率提升6%。健全农房带图审批制度,确保新建农房采用标准图集占比85%以上。

  激发农村活力。创新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双百双增”工程,健全完善“企业 合作社 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延续支持扶贫龙头企业和帮扶车间优惠政策,带动脱贫人口实现多渠道增收。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路径,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下行政村“清零”。做好过渡期脱贫人口小额信贷工作,确保应贷尽贷。充分用好农业投资、农村资产经营、城乡供应链管理、农文旅投资开发4个平台公司,用好15项农村生产要素融资办法,打通“农村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转换路径。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培育乡村工匠、乡村振兴“领头雁”,引导“新乡贤”“新知青”“新农人”返乡入乡。围绕主导产业,力争新培育高素质“新农人”300人以上。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确保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持续发挥扶贫项目辐射带动效益,推动实现农业强、农民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星力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uazhong/990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