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6日在通榆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通榆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海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开局之年,也是我们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冲击和复杂经济形势严峻考验,迎难而上、勇毅前行、赶超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二十大精神,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三大基地一大品牌”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推进“两个统筹”,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县域经济争先进位。预计202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5.9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4.1亿元,同比增长15%;规上工业总产值完成65.5亿元,同比增长36.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4.6亿元,同比增长3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4亿元,同比增长7%。主要经济指标领跑全市,部分指标全省领先,全市县域突破暨乡村振兴现场会在通榆召开。

  ——发展动能强劲有力。签约引进项目19个,总投资318.9亿元,引资额位居全市第一。规划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37个,总投资227.1亿元,全部开复工建设。三一零碳产业园、天能塔筒、牧原肉食、凡瑞重工建成投运,东方电气、水发电力全面竣工,施必牢紧固系统、格瑞帕洛孚储能钒电池等项目落地开工。

  ——生态建设成果丰硕。启动生态文明示范县和“两山”实践基地创建工作。投资2.1亿元实施国土绿化试点示范项目、林草湿生态连通工程。在全市率先成立林草湿碳汇项目交易工作领导小组,成功与海南斯兰签订林业碳汇开发合作协议。获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1.2亿元,位列全省首位。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9115元和15024元,同比增长7%和10%。城镇新增就业216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224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5%和96.8%。

  ——疫情防控坚决果断。妥善安置三批769名转移隔离人员,选派544名医护人员增援吉林、白城、松原,30名业务骨干支援新疆、西藏,325名党员干部紧急驰援长春,以实际行动诠释使命担当。特别是11月17日新一轮疫情发生后,精准落实“第九版”防控方案、“二十条”和“新十条”优化措施,在轻防重治政策下,加大医疗资源投入,医疗救治平稳有效。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抓巩固、促发展,乡村振兴稳步实施。脱贫成果不断巩固。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全面落实住房、教育、医疗、兜底保障、就业创业、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等各项政策。集中开展5轮全覆盖排查,精准帮扶“三类人群”2699户5355人,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产业效益加快兑现。叠加实施庭院经济、光伏帮扶、生猪养殖园区、肉牛养殖园区等产业项目,保障农民稳步增收。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三资”清理,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亿元,实现“村均超百万目标”。瞻榆镇西关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乡村建设扎实推进。以“千村示范”创建为抓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道路提升、供水保障、厕所改造、绿化美化“四大工程”,成功打造示范村18个,改造农村户用厕所3000个,农村道路保洁清扫率、生活垃圾集中收运率达100%。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工程159公里,通向线至新兴公路获评吉林省十大最美农村路。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深化乡村地名服务·点亮美好家园”试点县。乡村治理持续加强。全面推行“小积分”激活“大德治”体系建设,成功打造乡村治理“通榆样板”。招录172名高校毕业生担任乡村振兴专干,实现“一村一员”全覆盖。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216个,排查化解社会矛盾纠纷2500余件,基层社会治理取得重要进展。

  (二)兴产业、调结构,高质量发展加速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坚守粮食安全底线,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77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81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4万亩,实现粮食增产5亿斤,产量连续两年突破30亿斤。吉林大学西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成果在通榆转化,试验田连续4年公顷产量超3万斤。解决“地趴粮”146万吨,在全省“地趴粮”整治会议和“三农”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经验做法在多套央视频道播出。实现土地增减挂钩结余指标跨省调剂600公顷,调剂资金36亿元。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牛发展到32万头、猪发展到150万头、羊发展到255万只、禽发展到520万只,成功迈进全省肉牛养殖大县行列,获评国家级基础母牛扩群增量县。牧原400万头生猪屠宰项目全面投产,吉牛20万头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加速推进,畜牧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工业经济稳步增长。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生产经营,全力以赴助企纾困,规上工业企业始终保持连续生产,增加值增速成为全市唯一保持正增长县份。狠抓企业升规培育,华能团结风厂、善能新能源年报入规,水发新能源序时入统。倾力培育创新主体,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户。三一、远景、天能等重点企业乘势而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40亿元,资源优势转化经济优势步伐加快。积极参与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建设,启动全域清洁能源整体规划编制工作,谋划推进绿电产业园区建设。吉西基地鲁固直流外送、吉能向荣八面、三一等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并网装机总量达到411万千瓦。新获得清洁能源开发指标127万千瓦,清洁能源发电项目总容量达到853万千瓦,正大步迈进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开发基地。第三产业协同并进。启动《向海景区提升规划和重要策划项目》编制,推出“一日游”精品生态旅游线路4条,成功打造佟心乐园、德喜神榆国家a级旅游景区,向海乡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名单,向海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精准投放消费券313万元,拉动消费7000万元。新增市场主体4555户,增速全市第一。成功举办第三届直播电商节,累计成交额1651万元。全省最大县级快递智能分拣线投入运行。全县网店达到2450家,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23.5亿元,网络零售额5.4亿元,位列全市第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637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