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2年12月22日在龙井市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龙井市人民政府市长 黄炳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在州委、州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下,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大力实施“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旅游兴市、文明铸市”发展战略,笃定实干较好完成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部署的各项任务。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和9%。

  (一)县域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举旗定向、全力以赴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项目为王”成为核心理念。实施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全链条服务,39个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65亿元的延边旅游集散中心、总投资3亿元的琵岩山朝鲜族温泉古村落、总投资1.5亿元的良田百世假日运动休闲小镇等项目正式投入运营,总投资80亿元的龙河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已纳入《吉林省<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滚动调整规划》,通过国家“两部一局”和水利电力规划总院审核,有望列入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大力推行“双线作战”战略,争取竞争性项目资金②3.95亿元。抢抓政策导向和机遇,夯实经济发展的项目支撑,申报专项债券项目12个,成功争取新增专项债资金近10亿元,谋划储备龙井市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三合边境贸易产业园、开山医药科技产业园等项目26个。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深入实施产业发展“342”计划,聚焦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健全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实施办法》,建立项目推介“定制化”委托招商新模式,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18亿元。加强税源产业培育,山东本草医药产业园、开山屯服装加工产业园、味振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等项目进展顺利,电子电商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加快科技型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国家科技型企业达到9户。制定出台《稳定经济若干措施》等政策扶持产业发展,医药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产业产值分别增长9.4%、34.8%、13.9%,旅游产业逐步实现复苏,综合收入达到5.39亿元。开放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深化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聚焦营商环境优化提升,扎实开展“服务企业大调研”等活动,推行市级领导“双包保”,助企纾困解难、推动发展,全年留抵退税6342万元,政企银对接融资4.9亿元。建立市场主体动态管理机制,优化市场主体开办服务,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新增“个转企”17户。加快对外开放通道、合作平台建设步伐,开山屯、三合口岸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三合口岸监管作业场所主体工程建设顺利,进境食用水生物指定监管场地有序申报,互市贸易区建设和多边口岸升级工作进入磋商洽谈及外交照会阶段。边合区提速提质,园区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年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43%。电商平台多点开花,促销费活动亮点纷呈,电子商务交易额完成10.87亿元。

  (二)城乡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升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城乡建设,科学优化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布局,精细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设施短板有效补齐。国道三合至莫力达瓦旗公路新化至维新段项目完成投资2000万元,延吉至龙井一级公路绿化工程、明东村等8个村“千村示范”③路基路面工程等项目全面完工,沿江路、福泉路、工农街等城市道路提升改造14.28万平方米。大灰洞水库等饮用水源供水工程完成年度建设目标,第三水厂通水运营。老城区污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等项目有序推进,完成雨污管网建设13.46公里、供热管网改建15.17公里。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严格落实“河长制”,扎实推进河道“清四乱”和非法采砂专项治理,全市28条河流完成河道管理范围划定复核,海兰河绿水长廊项目获得省级奖补激励并开工建设。深入实施“林长制”,迹地更新④造林0.73万亩,巡护里程20.39万公里、巡林面积21.01万公顷,完成第三个十年绿美吉林规划任务。全面抓好“全域秸秆禁烧”、净土清废等专项整治,狠抓第二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废弃农膜回收率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比例达到99.4%。景城一体化建设深入推进。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百日攻坚”行动,清理占道经营、堆物乱放2100余处,清理建筑垃圾3.5万吨,拆除违法建筑102处、3200平方米,主要街区新增施划非机动车位1082个,市容秩序、城市环境进一步提升。加强园林、绿地建设,新增绿化树木1900余株,恢复小区绿地面积1.72余万平方米,修剪绿篱、模纹⑤等19万平方米,建成江滨体育公园等口袋公园⑥和小微绿地4处、4100平方米,8处游园广场、9座凉亭得到全面修缮,城市景观更加靓丽。

  (三)巩固成果同乡村振兴接续推进

  把乡村振兴作为推动县域发展的重要载体,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组织开展“九个聚焦”⑦“大提升”⑧等专项行动,查找漏洞、补齐短板,“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面巩固提升。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健全防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3061名脱贫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范围,县域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90%。强化中央定点帮扶对接,圆满承办海兰江乡村振兴论坛,在政策、项目、资金以及加快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得到更多扶持和指导,顺利通过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和第三方评估。农村产业稳步发展。以培育农业优势产业为抓手,助推农村产业壮大,同步聚集“人气”缓解农村“三化”问题。整合涉农资金1.49亿元,落实各类项目17个,其中产业项目5个,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抓牢“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政策导向,推动延边黄牛育种科技产业园、黄牛交易市场二期工程等12个项目建设。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严格落实“田长制”、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面抓好黑土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狠抓“地趴粮”整治,争取各类涉粮专项资金1.07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9.45万吨。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规范农村集体“册外地”管理,村集体“三变”改革⑨累计活化资产近1000万元,资源盘活面积4262亩。全市65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59万元以上,位列全州第一。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共建新风新俗、促进乡村文明和谐,推动乡村治理,9个村镇获评省级文明村镇,32个行政村纳入州级以上民主法治示范村。深入开展村庄清洁等行动,实施小型污水处理站水厕试点项目,改造农村厕所600户。“四好农村路”“路长制”全面落实,完成农村道路建设25.54公里,管护整修619.16公里。投入各类资金4332万元,全力抓好9个千村示范村创建,三合镇获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镇”,智新镇明东村获评“国家美丽休闲乡村”,东盛涌镇东明村列入“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开山屯镇怀庆村等行政村获批“省乡村旅游县级精品村”,并推荐为“国家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db/6376.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