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5日在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 长 司慧军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关于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我县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压力,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决贯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部署要求,迎难而上,砥砺奋进,全方位推动高质量高速度发展,县域经济提档增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水平不断提升,“三晋花园·水美名城”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县域经济稳中向好。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2.7亿元,增长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6亿元,增长10.2%,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84亿元,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5.83亿元,增长0.2%,全市排名第五,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36亿元,增长8.4%,全市排名第四。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0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6331元,增长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0081元,增长8.1%,全市排名第四。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有21项达到或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二)项目建设持续发力。全年共实施重点工程项目111个,完成投资33.2亿元,主动争取各类上级资金近10亿元。基础设施类项目32个,完成投资8.03亿元;社会民生类项目18个,完成投资2.6亿元;产业类项目61个,完成投资22.57亿元。申报纳入省市重点工程项目共4个,其中省重点工程项目1项,市重点工程项目3项。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项目19个,签约金额64.49亿元,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全年签约项目投资额11.52亿元。

  (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一产增加值完成9.29亿元,增长6.1%。新发展冷凉蔬菜1万亩、芦笋1000余亩、中药材4000余亩。新增设施果园13个、休闲采摘观光果园2个、标准智慧果园7个。全年生猪出栏6.57万头、牛出栏1.85万头、羊出栏7.76万只、鸡出栏1775.77万羽。新培育1个国家级生态农场、5个省级示范农场、9个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个省级农业产业联合体、1个省级农业产业链。新认证2家“圳品”企业。打造2个省级农业产业集群。二产增加值完成9.32亿元,增长3.2%。沁州黄小米(集团)公司中老年药食同源米粉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规上工业企业新增3家。华安焦化干熄焦余热发电项目投产达效。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冷链物流、谷丰饲料加工、肉鸡屠宰等一批新项目落地实施。三产增加值完成24.1亿元,增长2.8%。举办第十四届端午民俗文化节。推出康养旅游、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精品线路。累计发放政府数字消费券243万元、爱心消费券810.7万元,带动消费6322万元。

  (四)乡村振兴扎实推进。一是稳粮保供。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粮食总产量达到14.7万吨。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88万亩。二是动态监测。实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风险消除率达到88%。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193元,增长13.5%。三是持续帮扶。开展“入户大走访”“政策到户到人百日宣讲”专项行动。推动消费帮扶,全县脱贫户农产品销售额达到1063万元,受益农户1.3万余户。脱贫劳动力务工交通补贴发放40.95万元,稳岗补贴发放477.3万元,外出务工奖补发放85.89万元。完成小额信贷4874.4万元。四是巩固衔接。“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持续巩固,农村危房改造295户,重建修缮因灾受损农房1675户,资助在校学生6036人次,落实各类教育补助419.23万元。实现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100%。改造农村供水工程159处,改善解决5.7万余人饮水安全问题。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帮扶持续跟进。完成20个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11个乡镇建成乡村生活垃圾中转站,新改造农村户厕2000座,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20条举措,218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10万元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顺利通过省级第三方实地考核评估。

  (五)城镇建设有序开展。实施39条道路23.16公里市政道路雨污分流管线建设工程、14条主次干道及43条背街小巷30.54公里市政道路提质改造工程。完成14个老旧小区改造。县城供水管网改造二期工程基本完工。第二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全面铺开。农村电网新建改造低压线路30.17公里。开通5g基站208个。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8个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快实施。沁州北路延伸段道路开工建设。建成“四好农村路”65公里、太行板块沁县环湖旅游公路12公里。黎霍高速沁县段主线和县城连接线、国道208线沁县段改扩建等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

  (六)改革创新日益深化。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承诺制 标准地 全代办”改革稳步推进,出让标准地162.07亩。对新落地项目实行全流程“三项改革”集成服务。推动融资担保一体化改革,落实资本金2000万元、金融风险化解基金400万元。健全政银企对接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对20家企业、45家个体工商户投放贷款4292.3万元。落实减税降费政策9255万元。对12家企业给予科技经费支持。沁县宇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蛋鸡科技小院”荣列全国第一批“科技小院”。升限入统一批商贸企业,申报一批“三晋老字号”“上党老字号”企业和电子商务项目。全县市场主体净增2705户,达到11969户。“四上”企业新增8家,达到34家。

  (七)民生福祉显著改善。全县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0%以上。沁县第三中学和明德小学整体迁入新校区。特殊教育学校落成开学。育才小学改扩建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改扩建县城幼儿园4所,增加学位540个。国家“双减”政策有效落实。高考改革深入推进,沁县中学和晋城一中实现结对帮扶,高考成绩创历史新高。新招聘特岗教师76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8名。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长治医学院和平医疗集团托管沁县人民医院。县中心医院项目启动实施。体育公园项目基本完工。完成111个小区5027套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对32处英雄烈士纪念设施应修尽修。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81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21人,城镇新增就业2170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万余人。城乡低保金、特困供养金、临时救助金发放8986.6万元,优抚对象抚恤金、义务兵家庭优待金、各类慰问金发放1272.33万元。文化惠民演出1800余场次,送戏下乡100场。扫黑除恶斗争持续引深。民族宗教、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外事、史志、科普、气象、档案等工作成绩显著,妇女、儿童、青少年、残疾人、红十字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hb/6753.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