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组建市区两级营商环境建设局,上线“政企约见平台”,建立规范高效的政企沟通工作机制。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开办企业“少跑腿、减费用”,实现“一网通办、一天办结”,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6万户,同比增长33%。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260项行政许可事项平稳划转。实现“跨区域通办”事项207项,与11个省外城市实现通办事项983项。崖州湾科技城先行试点承诺制信任审批,三亚中央商务区推出“大主题式”场景、“智能快办”、全流程用时管控审批制度,有效赋能工程建设项目“加速跑”。重点领域改革深入实施。加快推进“机器管招投标”改革,实施远程异地评标,逐步推开规范透明、无人干预的评审机制。印发实施全国首例海域使用详细规划,完成全省首宗经“土地超市”出让的海域使用权。大力推进住建、交通等十大基建领域市区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构建权责对等的市区财政新体制。开展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完成两家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深化公立医院、医疗医药体制和医保星力官网的支付方式改革,三亚被确定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城市。持续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组建8家市属教育集团,全市127所公办中小学校纳入集团化办学管理,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四)聚焦调结构、促转型,产业结构更趋优化
旅游消费加快复苏。三亚国际免税城c区、中免三亚凤凰机场免税店二期、海旅超体等商业综合体项目开业运营。三亚国际免税城三期、超级万象城、宽窄巷子海棠故事等文旅综合体项目加快建设。面向俄罗斯、韩国、香港、北京、上海等境内外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推介,推进与西安、成都、重庆等城市“双城联动”旅游合作。复航、开通14条境外航空班线。凤凰国际机场单跑道全年进出港旅客量2177.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文化艺术、休闲体育等旅游消费新业态不断丰富。在国内首推水上旅游和低空旅游综合立法。超过10万家涉旅企业入驻“三亚放心游”平台,三亚旅游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向全省推广。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崖州湾现代种业产业入选全省首批百亿级重点产业集群。在全国率先探索发展种业cro[8]模式。三亚深海装备加工与装配中心建成投用。三亚紫金黄金精炼项目顺利投产,海南首家“区块链”金店在三亚开业。全市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7.6件,较上年增长一倍以上。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2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4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110家。现代服务业多点发力。中央商务区现代金融产业入选全省首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海南国际清算所积极推动场外衍生品市场建设;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通过开业验收,落地首例符合国际标准的碳中和产品;海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推动玉米、lng等七大品种上市交易,星力官网的业务范围覆盖14个省份20余个产业集群。10余个专业会展品牌相继落户三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持续壮大。“三亚芒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山热带优异果蔬资源保护基地加快建设,推广榴莲、燕窝果、榴莲蜜种植面积超过1.2万亩。“南苗北种”、“南菜北运”种苗培育工程有序实施。“稻菜轮作”推广模式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名单。三亚首次实现杂交水稻年亩产4000斤,刷新我国热带地区杂交水稻种植新纪录。崖州中心渔港获批为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
(五)聚焦强基础、促均衡,城乡发展更趋协调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升三年行动圆满收官,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建成投用,“三亚绿道”一期示范段全线贯通。“五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安游路改造工程全线通车,丹州桥危桥拆除重建实现功能性通车;实现5g网络市区道路连续覆盖、重点场景深度覆盖;人才城水质净化厂、育才水质净化厂(一期)投入运行;推进城市配电网网格化管理,完成天然气管道铺设近百公里,16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智慧城市平台(一期)投入运行,旅游指挥调度、智慧交通管控、“12345”热线等平台功能更趋优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收官,梯次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全市自然村实现市政供水全覆盖。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新建2家省级共享农庄、14家椰级乡村旅游点,全年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到400万人次,营业收入4亿元。天涯区水蛟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育才生态区青法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市积分制应用村居100%全覆盖。区域协调发展高水平迈进。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与兄弟市县合作,推动“三亚经济圈”融合发展。申报成功国家“十四五”期间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利用海南西环高铁和货线三亚至乐东(岭头)段开行公交化旅游化列车改造工程项目主体建设接近完工。实现南繁服务资源线上线下联动和异地共享,高效统筹流转土地资源。以南滨城市更新项目为试点,加快打造垦地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六)聚焦守底线、严治理,生态优势更加彰显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国家海洋督察和省百日大督察到期任务全部完成整改,红塘湾临空商贸区项目整改工程按期推进,全力做好第三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和中央、省级专项督察问题整改。全面推进“河湖长制 六水共治[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大茅水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入选全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赤田水库和宁远河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工作获评省级优秀等次。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八年考核优秀,成功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三亚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省级验收,完成甘什岭自然保护区和铁炉港红树林保护区生态修复项目建设。绿色转型步伐加快。连续5年超额完成新能源汽车推广任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19.1%,居全省前列。高质量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城市建设,累计建成换电站25座,推广换电版车辆超2800辆。持续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大力开展藤桥河流域保护性开发“eod[1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海棠区、崖州区完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11]核算,“两山”转化路径不断拓宽。